|
河北省海外同胞慈善基金会(原名:河北省海外同胞教育基金会)是河北省政协港澳委员于1992年发起,港澳同胞、台湾同胞、海外侨胞自愿捐资,由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于1993年组织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,注册资金230万元,现有基金1050万元。业务范围为接受港澳同胞、台湾同胞、海外侨胞的捐赠,支援河北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、教育、养老、救孤、助残事业。基金会的登记管理机关是河北省民政厅,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北省政协办公厅。基金会下设办公室(由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办公室指导日常工作)。
29年来,河北省海外同胞慈善基金会先后为河北省慈善事业筹集资金4679.22万元。一是持续助力河北教育事业。捐资建校40所投入资金约1600万元;联合河北省教育厅奖励河北贫困地区优秀困难师生11715名,其中教师6987名,学生4728名,颁发助教奖金791.5万元。2021年创立发起“冀海之光”行动,与共青团中央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共同主办、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承办的“光华公益书海工程”合作,每年出资6万元在我省脱贫地区中小学校建立“冀海之光书屋”,提高脱贫地区学生阅读质量、推动乡村教育事业发展。联合民进河北省委、省政协教科卫体委、河北师范大学、河北省书法家协会等单位共同主办“烛光计划——百名书法家服务百所乡村学校”大型书法公益活动,每年捐资5万元助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帮助脱贫地区乡村学校解决书法教师短缺和书法教学资源匮乏难题,提高当地中小学教育软实力。二是深度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行动。基金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部署,捐资455万元在张家口、承德等地建设连心桥14座、养老互助院3所、肉牛养殖服务站1座,采买村级设备改善村容村貌;筹集600万元助力发展产业扶贫项目4个,4年为50户贫困户发放分红款60万元,带动400余户贫困家庭脱贫增收。三是积极驰援抗击新冠疫情。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,基金会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,在国内防疫物资奇缺、群众生命危急的关键时期,在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倡议统筹指导下,迅速集结来自海内外18个国家和地区的理事、会员遍寻全球货源,与省民政厅、省红十字会、省卫健委、国内外航运货运公司和疫区前线医疗防控点搭建捐需爱心桥梁,争取政策支持,统筹调配意见,及时将防疫物资全部发放到位。2020-2022年6月累计为疫情捐款捐物达1131.28万元,捐赠物资79.33万件。
因为慈善救济事业纾困解难、为建设经济强省、美丽河北做出了积极贡献,基金会被河北省民政厅评为2018年度社会组织助力脱贫攻坚优秀组织单位、2019年度社会组织助力脱贫攻坚优秀单位。在省政协2019年助力脱贫攻坚表彰活动中,基金会理事长彭一庭,副理事长杨昌业、陈祖恒、宣武兵荣获省政协“脱贫攻坚先进个人”称号,港澳委员和海外侨胞代表群体作为唯一一个先进集体受到通报表彰。2020年被河北省民政厅评为“5A”级社会组织、“2020年脱贫攻坚突出贡献单位”和“2020年疫情防控突出贡献单位”,获得河北省红十字会“2020年度博爱燕赵银奖”(资金类)和“2020年度博爱燕赵铜奖”(物资类),以基金会副理事长宣武兵、理事张其杰为主要负责人的河北省侨商投资企业协会、澳大利亚河北商会分获“2020年度博爱燕赵金奖”(资金类)和“2020年度博爱燕赵铜奖”(物资类)。2021年再被河北省民政厅评为“助力乡村振兴突出贡献单位”。